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通知,組織開展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申報工作,將圍繞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聚焦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等方向,遴選一批試點示范項目,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模式和新業態。申報主體包括制造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科研院所或其聯合體。
關于組織開展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中央企業,部機關有關司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推動制造業技術、模式、業態等創新和應用示范,遴選一批跨行業跨領域、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現組織開展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圍繞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聚焦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等方向,遴選一批試點示范項目,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模式和新業態,增強制造業轉型升級新動能。
(一)項目申報主體包括制造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科研院所或其聯合體。申報主體應具有較好的經濟實力、技術研發和融合創新能力。其中,制造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較高,具有較好的互聯網應用、系統集成應用條件;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和科研院所具有規模化應用的產品方案和為制造企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經驗。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方向申報主體須為在中國境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機構,包括中德兩國的制造企業、信息技術企業、科研院所、工業園區或其聯合體等(申報書詳見附件2、3、4、5)。
(二)試點示范項目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推薦。2020年的試點示范內容包括4類12項,每個申報主體只能申報一個項目,每個申報項目所涉及的試點示范方向不超過2類。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推薦的試點示范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5項,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的試點示范項目數量不超過10項,各中央企業集團推薦的試點示范項目數量不超過3項。相關方向已獲得試點示范的項目不得重復申報,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方向不接收僅購買產品但未進行實質合作的項目。請各推薦單位對項目申報方向進行統籌安排,盡量避免某一方向項目過于集中。
(三)工業和信息化部對試點示范申報書進行評審,遴選認定符合要求的項目開展試點示范。試點示范期為2年。
(一) 2020年11月20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和中央企業集團推薦申報項目。
(二) 12月4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組織有關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評審。
(三) 12月18日前,按程序研究確定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并予以公示。同時,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宣傳推廣典型做法。
請各推薦單位于2020年11月20日前將推薦項目的有關材料紙質版(一式兩份,2個方向的一式四份)和電子版(光盤)以郵寄或機要形式報送至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報送材料包括《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申報書》(詳見附件2,3、4、5)以及各推薦單位出具的推薦意見函。
郵箱:miitxrs@163.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院8號樓17層(100846)
附件:
1.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實施方案
2.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申報書(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
3.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申報書(2020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
4.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申報書(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5.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申報書(中德智能制造合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2020年10月12日
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切實做好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的組織實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成效顯著。遴選一批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示范企業,引導企業構建完善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能力體系,不斷提升重點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在2019年工作基礎上,組織開展2020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遴選工作,按照優勝劣汰、動態調整的原則,從資源管理、應用服務、基礎支撐、可持續發展四個維度進行系統評價,擇優遴選10-15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樹立標桿示范,帶動平臺發展邁上新臺階。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培育基于平臺的行業系統解決方案,重點行業工業企業產品和設備上云取得顯著突破。中德雙方互學互鑒與合作共贏進一步深化,探索形成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新模式。
鼓勵兩化融合管理體系達標企業總結提煉貫標成果,按照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的導向、原則和要求,系統開展戰略轉型、管理變革、流程優化、技術創新和數據開發利用,構建完善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能力體系。 1.面向供應鏈管控與服務的新型能力建設。鼓勵企業開展以供應鏈協同一體化、供應鏈業務連續性管理、集中采購、智慧物流、供應鏈金融為代表的供應鏈管控與服務,提升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性,重點關注計劃、采購、物流、生產、交付等供應鏈運營活動的數字化和集成互聯,包括但不限于基于信息網絡的供應商分級分類管理,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供需精準對接與訂單準時交付,基于物聯網的智慧物流管理,基于大數據的供應鏈風險識別與應急響應,以及基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供應鏈融資租賃等。 2.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創新與服務的新型能力建設。鼓勵企業開展以產品協同研制、可追溯、遠程運維為代表的產品生命周期創新與服務,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協同管控與價值挖掘,重點關注產品全生命周期研發、設計、制造以及服務等活動的數字化和集成互聯,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用戶需求的個性化快速定制研發,產品研發、工藝設計、生產制造一體化,眾包研發,產品追溯與服務,以及基于智能產品的在線遠程診斷、預警與維護等。 3.面向現代化生產制造與運營管理的新型能力建設。鼓勵企業開展以智能工廠、精益生產管理為代表的現代生產制造與運營管理,提升企業數字化生產水平,重點關注工業設備設施、制造過程、生產經營管理等活動的數字化和集成互聯,包括但不限于關鍵生產設備的數字化改造與上云用云,生產過程數字化,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經營管理與制造過程控制集成,數據驅動的精益生產和敏捷制造等。 4.面向數字孿生的數據管理能力建設。鼓勵企業開展以數據資源集中治理、數據模型開發部署等代表的數據管理與應用,打造生產制造全過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孿生體,重點關注企業基礎數據管理機制建設以及數字孿生系統建設,包括但不限于業務數據自動采集、集中存儲、標準化及分級分類管理,基于數據建模與仿真優化的創新研發設計、工藝優化、智能運維和智能決策等。 引導鼓勵有實力、有條件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在核心技術突破、應用賦能創新、產業生態營造和公共服務支撐等方面持續提升優化,樹立工業互聯網平臺行業標桿,支撐多層次立體化平臺體系構建,帶動平臺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 5.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發展。持續引導平臺在工業設備連接、機理模型沉淀、工業微服務稟賦、平臺開發者積累、工業APP創新、工業數據匯集等資源管理能力建設提升,引導平臺持續迭代創新,擴大接入規模;鼓勵平臺在特定行業、特定領域的解決方案走深向實,提高解決方案的整體數量、行業及領域覆蓋度、場景復雜度、技術先進性、應用效益以及可推廣性,強調平臺為工業轉型升級所帶來的作用效果,引導平臺在重點行業落地發展;兼顧培育平臺作為“新基建”核心要素的基礎支撐能力,鼓勵平臺在疫情防控、企業復工復產和“六穩六保”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強化平臺基礎支撐能力;著力提升平臺戰略保障機制、安全可靠水平、投資回報潛力等可持續發展能力,支撐平臺產業長遠穩定發展。 鼓勵制造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建設面向原材料、裝備制造、消費品、綠色制造、安全生產等重點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開發和推廣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解決方案,切實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6.面向行業的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圍繞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垂直行業的深化應用,聚焦“平臺+原材料”“平臺+裝備”“平臺+消費品”“平臺+電子信息”“平臺+安全生產”“平臺+節能減排”等領域,鼓勵制造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等建設行業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基于平臺打造設計制造協同、生產管理優化、設備健康管理、產品增值服務、制造能力交易等解決方案,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行業應用能力。 7.面向區域的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聚焦制造資源集聚程度高、產業轉型需求迫切的區域,鼓勵建設區域一體化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制定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規范,開展基于數據的跨區域、分布式生產、運營,加快平臺資源及區域服務能力整合優化,提升全產業鏈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產品創新力,推動平臺在“塊狀經濟”產業集聚區落地,促進區域內中小企業“規模化”數字化轉型。 8.面向特定領域的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面向“平臺+5G”“平臺+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區塊鏈”“平臺+云仿真”“平臺+供應鏈”“平臺+AR/VR”“平臺+數字孿生”等領域,鼓勵企業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資源建設技術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基于平臺構建工業機理模型庫、工業微服務資源池、工業知識圖譜等基礎資源庫,配套研發可視化工業APP開發環境、大數據分析專業工具、數據貫通與管理平臺、工業模型管理引擎等開發軟件,推動降低高技術門檻和試錯風險,促進專業應用的規模化復用。 9.產業合作。支持兩國企業、行業協會和科研院所圍繞增材制造、機器人、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等行業開展合作,提升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能力,支持兩國企業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實現互利多贏。 10.標準化合作。支持兩國企業和機構圍繞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車聯網、云計算等領域,開展標準研制、測試床搭建、標準互認、技術路線圖制定等合作,推動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互聯互通,聯合申請國際標準。 11.人才培養合作。支持兩國高校、職業技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企業圍繞高級人才培養、職業技工培訓、人才培訓中心聯合建設、校企合作平臺搭建等方面開展合作,提升中高級技術人員、企業管理人員、職業技工的智能制造技術和管理能力。 12.示范園區合作。優先在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中選取入駐德企較多、德資比重較高、基礎硬件設施較好、公共服務較完善、合作前景廣闊的產業園區作為示范園區,培育完整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發揮示范園區帶動作用和地區輻射作用。 (一)項目申報主體須為在中國境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機構,包括制造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科研院所或其聯合體。申報主體應具有較好的經濟實力、技術研發和融合創新能力。其中,制造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較高,具有較好的互聯網應用、系統集成應用條件;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和科研院所具有規模化應用的產品方案和為制造企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經驗(申報書詳見附件2、3、4、5)。 (二)試點示范項目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推薦。2020年的試點示范內容包括4類12項,每個申報主體(含中央企業集團)只能申報一個項目,每個申報項目所涉及的試點示范方向不超過2類。部機關相關司局推薦的試點示范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5項。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的試點示范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10項。各中央企業集團推薦的試點示范項目數量不超過3項。相關方向已獲得試點示范的項目不得重復申報,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方向不接收僅購買產品但未進行技術轉化吸收的項目。 (三)工業和信息化部對試點示范申報書進行評審,遴選認定符合要求的項目開展試點示范,試點示范期為2年。 各推薦單位要充分重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遴選工作,結合本領域或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遴選方案,精心篩選和組織具有良好基礎和特色的企業申報試點。 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實事求實,真正把在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上有特色、有示范意義的企業推薦上來。 各推薦單位要加強與有關聯盟協會的溝通、配合,協調一致,形成合力,共同選出典型,聯合開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作。
閱讀原文